English

在马尼拉游行

1998-1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若水 我有话说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菲律宾,参加菲律宾人民的游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当我举着口号牌随着汹涌的人流穿过马尼拉喧嚷潮热的大街时,心里不禁自我解嘲地这样想。在马尼拉当一个华语教师,我的工作并不太轻松,所以我绝不是一个闲来无事的好事之徒;在熟悉了马尼拉的特色并不突出(除了经常可以看见有人在街边随意小便)甚至有些脏、乱、差的街景后,我也不再有顶着热带热情过度的阳光逛街的兴致;再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条我是懂得严以自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诱使我冒着传说中的种种危险(军警镇压和炸弹袭击的传说最盛)一而再地走上街头呢?因为,佛说过: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我悟到:从两次游行中可以看懂一个国家。

我参加的第一次游行据说是近几年来菲律宾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的游行示威,其口号是反对“恰恰”(CHA—CHA),主要领导人是菲国宗教领袖红衣大主教辛海绵和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红衣大主教再次出马(前一次是倡导反对前独裁者马科斯的革命),并不是为了反对堕落的“恰恰舞”腐化了菲律宾人民,还是为了民主。起因则是原来菲律宾在结束了马科斯的长期独裁统治之后,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在阿基诺夫人任总统期间制定了宪法,规定每一任总统任期六年,不能连任。但现任的(1997年)总统拉莫斯试图修改宪法寻求连任。在舆论抗议无效后,反对派阵营便组织了这次示威活动。菲律宾人以他们的幽默方式,把这次修改宪法(英文是changecharter)简称为“恰恰”(CHA—CHA)。这也许仅仅是一种幽默,但也不能排除是别有用心,因为用“恰恰舞”来形容菲国的政治也不是没有恰恰贴切之处。

菲国的政治是如“恰恰”般自由奔放的。自从当年菲律宾依靠民众的力量推翻马科斯独裁政权以后,“民主、自由”成为人心所向的口号风靡政坛,迅速建立了美国式的民主整体,人人皆欲做“民主”的护旗手,处处可见民主景象。在这次反“恰恰”的大游行中我便被这种民主精神所打动:人们从马尼拉的各市(大马尼拉区由好几个市组成)以及附近各省,或步行、或乘三轮车、或乘“集尼车”(jeepny,经过改装的美军淘汰的吉普车,用于载客,外表色彩缤纷,是菲律宾的特色之一)等各种交通工具,陆陆续续(从早晨一直到晚上)奔向集会地——黎萨公园。人员也是极具代表性,既有衣冠楚楚的上层政治人物,也有一身T恤牛仔的学生和城市贫民,还有一群群衣着严肃的修女,以及不少服饰怪异的菲律宾土产宗教的传教士。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当地歌星献上他们的歌喉,有领袖们慷慨激昂的发言,也有虔诚或例行的宗教祷告,还有常见的愤怒游戏:人们攻击、焚烧“恰恰”的策划者——现任总统的模拟像。人流来来往往,集会持续了整整一天,晚上甚至有人燃起了焰火,不少人兴高采烈,看来向权威挑战的确能给人一种自由的快感。这次集会最后以总统为首的当权派节节败退,修改宪法的事不了了之,民主派人士欢庆全面胜利而告终。

我也想为这些热爱自由的菲律宾兄弟高兴,但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政治“恰恰舞”的另一方面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有时候它像“恰恰”一样只有身体动作而没有内涵。我知道有很多真正的动作明星占据着菲国的政治舞台,很多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或前明星或他们的配偶充斥着各级议会和政府,我当然没有理由歧视他们,因为人民喜欢他们,而且据说他们也不比其他政客更善于“恰恰”式的左右摇摆:为了某种利益今天在这个党,明天入那个党,实在惹急了就自己立一个党。民主嘛,谁用得着怕谁,服谁呢?所以1998年的总统选举中出现了80多位总统候选人也就不足为奇了。民主政治失去了权威和原则绝不仅仅是像“恰恰”一样具有娱乐性,它还有别的结果。

我参加的第二次游行也许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第二次游行与前一次很不一样。首先,游行的目的不是为民主而是为秩序;其次,前一次游行中华人很少,这一次却基本都是华人;第三,参加这次游行的政治人物很少,有名的只有马尼拉市市长,而且据说他的人权纪录不好。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年轻的华商在一次发生在大白天的绑架中因为反抗被杀。为一次绑架发动一次游行也许有点大惊小怪,但如果你知道前一年(1996年)菲律宾差不多平均两天一起绑架案,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华人的,华人的愤怒就不难理解了,谁愿意让自己的身体成为称钱的秤砣呢?然而游行时,走在华人们中间,走在马尼拉的大街上,我觉得有点孤独,虽然这几乎算不上是游行,仅仅是从死者的家走到墓地。

我在马尼拉,几乎可以说是生活在菲律宾人民中间,拿着跟他们差不多的比索(菲元)一起扛着危机,跟他们一样地去买菜,一样地穿着拖鞋逛商店,一样地挤jeepny车,所以我知道他们除了犯罪的问题外还有缺水的问题,有停电的问题,有交通的问题,有邮政的问题(寄信都难而又难),有污染的问题,有贫富悬殊的问题(富人极富热带风情且戒备森严的别墅和穷人搭在臭河沟上、铁道两旁的铁皮木板窝棚是马尼拉最有意味的两道风景)……这些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应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关键是这些问题存在的方式。我曾在马尼拉看见一条奇怪的主干线:宽约五十米的马路的中间一段被一个堆杂物的院子挤得只有十米来宽。而这只是因为这块地的主人突然不愿意把地卖给政府。

暴力、混乱、分化……这一切正如亨廷顿所说,意味着社会的分裂。这当然不是民主带来的,而是民主的“恰恰”带来的。从寡头政治迈向民主的国家,也许真的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懂得民主的真正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有民主权威的、有效的统治制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